兰州理工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红柳人物 >> 正文

【2022师德标兵候选人风采】 材料学院:石玗

  • 作者:
  • 浏览量:
  • 来源:
  • 日期:2022-09-09

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做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先锋

石玗,男,1973年3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首批“飞天学者”特聘教授。从教二十七年来,一直工作在高等教育教学科研一线,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锐意进取,获得“甘肃省优秀青年”、“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材奖”等荣誉称号。潜心教学研究和改革,2次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获得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兰州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等教学荣誉和奖励,2021年获的兰州理工大学红柳教学卓越奖。历任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等职,现任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兰州理工大学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兼任材料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教育部有色金属新材料与装备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甘肃省有色金属先进加工技术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属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学科推进工程负责人、“焊接技术与工程”省级一流专业负责人、甘肃省“高端装备先进连接与再制造”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是国际焊接学会VIII委委员、中国委派代表,中国焊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美国焊接学会会员,广西柳工集团特聘科学家。担任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焊接分会安全与健康委员会主任、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机器人与自动化委员会副主任,有色金属学会焊接与连接委员会副理事长,甘肃省焊接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化工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等学术职务。现为《电焊机》杂志编委,是世界顶尖焊接学术期刊Welding Journal先进焊接及焊接自动化领域、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杂志焊接及智能制造领域特约审稿专家, 担任多种国内外杂志审稿人。

主要从事智能焊接方法及理论、增材制造及再制造领域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及卓越期刊等收录200余篇,主持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防科工基础研究项目1项,承担国防科工、教育部、甘肃省及企业技术服务项目60余项,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4项。近年来带领团队开发的核燃料特种封焊及核设施修复技术及装备、航空航天动力系统复杂零部件智能机器人质量检测系统及装备、大型LNG接收储罐自动焊接系统、新型激光焊接系统及装备等成果在国防、能源和先进制造等领域得到产业化推广应用,作为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入选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和甘肃省创新群体。

一、刻苦钻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作为焊接专业教师,先后主讲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在本专业率先开展了双语课程、课程思政、科研创新课程、学科竞赛等课程改革与建设。由于教学能力突出,先后获第七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兰州理工大学课程思政讲课竞赛一等奖、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兰州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等多项教学奖励。2005年获得“甘肃省优秀青年”荣誉称号,2007年获得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材奖,2011年入选陇原青年创新人才计划,2012年入选兰州理工大学红柳杰出人才,2013年首批入选甘肃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飞天学者”特聘教授。

作为学科责任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共7人,并创建高水平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全部实现海外留学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学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成为专业建设的生力军与骨干力量。

指导本科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全国焊接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指导的研究生3人获得甘肃省优秀博士论文,5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一名博士生入选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

二、开拓创新,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紧抓机遇,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作为负责人成功组织申报并获批教育部“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现了我校材料学科国家级人才培养平台的突破。

作为一流专业建设负责人主持完成兰州理工大学焊接工程与技术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与评估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

做为负责人实施的“学历教育与国际焊接工程师资质认证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对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国际视野和就业适应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项教学改革成果2016年获甘肃省教学成果贰等奖。做为主要完成人实施的创新开放教学实验模式及实验研究项目2005年获甘肃省教学成果贰等奖。

在担任材料学院院长期间,积极推动专业建设与改革,作为负责人组织并实施材控、冶金、金材和高分子等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主持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甘肃省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军用关键材料入选国防特色学科方向、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为国育人,探索实践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按照专业课更要起到思想引领作用的建设思路,率先开展了课程思政改革试点。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目的,实现了思政教学元素与专业教学的融入。构建了紧密结合学校和专业实情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在兰州理工大学第一届课程思政讲课竞赛中获一等奖。

在担任材料学院院长期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中央高等教育发展的精神,积极推动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改革,材料学院成为学校首批三全育人改革试点单位。

四、开放合作,结合西部地区特点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

作为负责人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资质认证体系,实施和推动了国际焊接工程师(IWE)认证与学历教育有机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全面推广实施。

积极推动与国外高水平研究机构的合作,与7家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并做为负责人成功申报和获批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和乌克兰巴顿焊接所联合共建实验室。

结合西部人才培养特色与需求,在学校率先开展常态化博士生国际联合培养,先后资助选派十六名博士生与国外开展联合培养,由于成绩突出,首次在西部高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核产业装备制造先进焊接技术创新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资助额度1000万。 获得教育部单列中乌合作联合培养博士专项新增指标15名,有效提高了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五、科教融合,投身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

在科学研究方面,紧密围绕国家及地方经济的重大需求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凝聚和带领研究团队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问题导向,坚持在科学实践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培植爱国情怀,引导教师和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作为团队负责人入选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和甘肃省创新群体。近5年,科研团队承担973、国家自然基金、国防基础研究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军工科研及其他省部级及企业工程项目40余项,三年科研经费突破2500余万,先后攻克了我国快堆燃料棒和贫铀料容器高精度封焊关键技术、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高温部件和新型航空发动机系列关重件焊缝质量控制及检测关键技术、超大型LNG接收站内罐智能焊接关键技术等行业中多项重大技术难题并实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为行业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

六、关心关爱,做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多年来,始终坚持把培养专业过硬、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放在心中并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做到用心、用力、用情。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特别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在学生学习、生活、就业遇到困难和困惑的时候及时沟通鼓励并提供切实的帮助,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和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从教近30年,深感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正深刻的改变教育模式,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年青一代的变化与进步,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构造新内容与新模式,更需要在创新意识和心态上与年轻学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更多>> 视觉推荐

兰工坪校区: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 ( 86-0931 )-2973715

彭家坪校区: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路36号   ( 86-0931 )-2973715

Copyrights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兰州理工大学 陇ICP备15002798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