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红柳人物 >> 正文

百年兰理工丨陈叔平:躬耕教育沃土 收获桃李芬芳

  • 作者:姚淑婷 朱莉萍
  • 浏览量:
  • 来源:
  • 日期:2019-05-22

陈叔平,男,汉族,浙江新昌人,1964年5月生,教授,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84年7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机械系石油矿场机械专业;1990年10月至1999年12月在兰州真空设备厂从事技术工作,任高级工程师、炼化技术科科长、公司董事等职务;1999年12月调入兰州理工大学,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

多年来,陈叔平兼任兰州理工大学教授咨询委员会委员,兰州510所真空低温技术与物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温容器工作组成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真空计量专业委员会委员,黄河三角洲学者特聘专家。

一颗严谨求实心让学生永远铭记

陈叔平到兰州理工大学后不久,就被任命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主任。他团结带领全系教师完成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建设工作,成功申报了过控专业省级教学团队,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先后取得制冷及低温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点以及化工过程机械、制冷及低温工程博士点,完成了油气储运工程新专业建设。带着满腔热忱,他用16年的光阴岁月谱写并见证了过控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陈叔平在企业从事产品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10年,有丰富的工程经验,深知实际项目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他总是让研究生做实际的科研课题或安排到合作科研院所参与实际工程项目进行锻炼,依托实际科研课题培养科研能力,在“真刀真枪”的科研中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校园里的学生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在做实际课题的过程中,老师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陈叔平总是无怨无悔,乐此不疲。他常说:“实际工程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更不能造假。”这些要求和原则都深深影响着学生们。一位学生曾经自信的提交了一份设计图纸,认为一定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不成想,没过多长时间,陈叔平带来一份密密麻麻的批改图纸,这位同学顿时被陈老师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严格精神所折服。十多年过去了,他仍保留着那份被老师批改的图纸,常常以此事告诫自己严谨认真,踏实仔细。

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陈老师结合自身工程实践经历,提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线,教学科研为手段,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先后获得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套教学独家秘笈体现师者苦心

工程热力学是过控专业公认最抽象最难的课程之一,而陈叔平主讲的工程热力学课堂往往谈笑风生、座无虚席。

他打破了原有教材呈现的次序,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总结了一套适合学生理解的教学体系,课堂中沿着各个热力学原理之间的脉络徐徐展开。作为学生,不但可以理清热力学的脉络,而且建立了对热力学更系统的认识。

热力学涉及的公式繁多,很难记忆,为此陈叔平在黑板上开辟了一个固定区域,每堂课前十分钟都将之前推导的并与当堂课程相关的公式再次快速整理一遍,如此反复,环环相扣。一学期下来,一些重要的原理和公式大家早已烂熟于心,可以做到信手拈来,不经意间真正转化成了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陈老师的课堂非常生动,每次讲完理论,他总要找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并形成结论,将生活中不起眼的现象采用热力学的角度去推演解释,使学生茅塞顿开。一门课程结束,学生记住了许多与现象关联的结论,看到现象,就会想起结论,想起结论背后的案例分析,以及支持分析的理论原理。这种理论原理、案例分析及结论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还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启发了创新性思维,提升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陈叔平将工程热力学的内容总结为“12345”,即1个系统,2个定律,3种介质,4个过程,5个循环,用这5个数字代表了热力学的全都内容。

毕业设计是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陈叔平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时,要求学生系统地应用数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等理论知识以及相关专业软件,在应用知识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应用知识的习惯。其中,“扫描式阅图”便是被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趣事之一。

面对复杂的工程图纸,他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或侧面去看图纸并示范讲解,例如第一遍看特性表及技术要求,第二遍看明细栏,第三遍看结构,第四遍看尺寸,同时要扫描式地从头到尾看。如此反复多次,学生对图纸中反映的信息便有了全面的理解与掌握。

在每年带学生去外地的生产实习中,陈叔平在车间也会要求学生从不同层面去了解设备,实习结束与大家一起梳理总结,加深实习印象。

一份热爱诠释科教融合经典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大学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

陈叔平始终强调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他认为,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也必然会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为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准确,教学更易做到“深入浅出”,提升教学质量。“只有教师自身在科研工作中形成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才能指导学生去形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陈叔平说,通过科学研究,教师才有足够的、新颖的成果及方法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源源不断的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更实用、更具个人特色。

他常说,“光是讲课,几年下来就索然无味了。只有将教学延伸到科研,才能使有限的课程教学成为无限的事业,成为终身职业。”陈叔平鼓励年轻教师做好科研工作,教学中有科研,科研中有教学,只有科教融合才能培养卓越人才。

本着对科研的那份热爱,陈叔平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60多项。先后主持开发了“6m³艇用液氧试验贮罐”、“空间温湿度模拟试验舱”、“卫星贮箱正压漏率检测系统”等产品,直接应用于军工、航天工业,取得了显著的国防效益;与2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开发了 “大型LNG球形储罐”、“橇装式LNG加气站”等低温贮运设备系列产品,服务于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

多年来,陈叔平的研发项目曾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新产品新技术成果二等奖、国家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励。授权专利6项,其中国防专利1项,发表论文80多篇。形成了低温储运技术与设备、低温传热技术与设备、空间热防护技术等科研方向,为学校“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形成、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更多>> 视觉推荐

兰工坪校区: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 ( 86-0931 )-2973715

彭家坪校区: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路36号   ( 86-0931 )-2973715

Copyrights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兰州理工大学 陇ICP备15002798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