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红柳人物 >> 正文

兰理工好青年丨八步沙首位大学生治沙人书写无悔青春之歌

  • 作者:朱莉萍、高丽媛、高梅君、每日甘肃网
  • 浏览量:
  • 来源:宣传部
  • 日期:2019-04-01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每日甘肃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了甘肃古浪八步沙林场三代治沙人的优秀事迹,他们连续37年坚守大漠、治理沙患的故事,令人感动钦佩。其中,第三代治沙人中有该林场的第一位大学生,名叫陈树君,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自考专业。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八步沙三代治沙人感人事迹

在甘肃古浪县的东北部,腾格里沙漠南缘、祁连山的脚下有个叫八步沙的地方。37年前,这里漫天黄沙、寸草不生,移动的沙丘如恶魔一般侵蚀周围的村庄、农田。但如今的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沙生植物和大大小小的林木,生机盎然,一片葱茏。

此前在金川公司工作的陈树君,几经周折,终于在2016年7月加入了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治沙队伍,成为一名光荣的第三代治沙人。放弃稳定工作,到沙漠化严重的基层,陈树君说,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心中一直不灭的“绿色环保梦”。

陈树君

六老汉的治沙传奇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关于八步沙的治沙传奇,有一首民歌在当地农民中广为流传:“当年风沙毁良田,腾格大漠无人烟。要好儿孙得栽树,谁将责任担两肩。六家老汉丰碑铸,三代愚公意志坚。”

这首古浪老调,唱的就是当地六个老汉和他们的子孙三代,连续37年坚守大漠、治理沙患的故事。

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左二)、王志鹏(左一)、石银山(右二)、程生学(右一)在八步沙林场护理今年春季新栽种的树苗。

陈树君也是甘肃古浪人,小的时候,他就从同村人和家里人的聊天中知道了八步沙和六老汉治沙的故事,当时虽说和八步沙同在一个县,但是这对于还未走出大山的他来说很遥远,对沙漠的了解也是仅停留在书本上。直到初中,学校统一组织全校师生向六老汉学习,这才真正了解了他们治沙的艰苦岁月和为保护家园勇斗“黄龙”的先进事迹。而这次的学习在陈树君心中更是埋下了种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土门镇郭朝明、石满等六位老人组建林场承包治理,经过两代护林人的不懈努力,八步沙林场发展为古浪县惟一一家由农民联户组建的生态公益性林场,也成为全省农民联户承包治沙造林的典型之一,扎根在这里的一个英雄集体战风沙,斗荒漠,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践中,用汗水和心血谱写了一曲让沙漠披绿生金的时代壮歌,不仅为干旱荒漠区防沙治沙创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也为改善西部地区生存环境,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接过六老汉治沙接力棒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治沙人,看着现如今的八步沙,面露喜色。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程生学、石银山、王志鹏,第三代治沙人郭玺、八步沙林场的第一位大学生陈树君。

压沙造林40年来,八步沙林场管护面积扩大至20万亩,累计治沙造林14万亩,封沙育草19.6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2700多万株,埋压草方格沙障8000亩,修建通向沙漠腹地的压沙造林道路34公里。八步沙林场管护区内林草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为治理当地生态环境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当时就觉得他们很伟大,很了不起,等到我长大了也要和他们一样为家乡的环境做贡献”。陈树君说,也许是自己的名字里有个“树”字,对于绿的渴望,和六老汉治沙一样强烈,儿时埋下的梦想种子在以后的岁月里开始慢慢发芽生长。

三代人持续治沙的坚韧精神照亮了前行的路

大学毕业之后,陈树君进入金川集团工作,在家人和乡亲们的眼里,他算是捧上了“金饭碗”,可是工作以后,他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想从事的不是机械行业,而是生态建设和环境绿化。以前的八步沙六老汉已经延续了三代人,这让陈树君成为一名治沙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经过认真考虑,2013年12月,陈树君辞职回到家乡,在所有人不理解不看好的眼光中开始了他的“绿色梦”:利用在金川公司工作几年的积蓄租了十几亩地开始育苗。为了维持生活,他和妻子还开了一个小超市,回想起那段时光,他说,虽然辛苦,但很快乐。

2014年冬季,陈树君认识了八步沙林场的郭万刚场长,了解到他就是八步沙的第二代治沙人。在帮助八步沙林场做标书投标的过程中,他第一次系统的认识了整个治沙的流程。此后几次接触,郭场长工作的认真,对沙漠的热爱,深深触动了陈树君。2016年,在郭场长的邀请下,陈树君如愿成为一名第三代治沙人,而且是林场第一位大学生,这让他感到兴奋的同时,更有了为这项光荣事业奉献的斗志。

刚去的时候,陈树君在郭场长的带领下到沙场的工程地点、各个管护点熟悉情况,认识到真正的沙漠,见了好多没见过的沙生植物。比如花棒、梭梭、柠条、沙蒿、沙米等等;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真正接触到了八步沙六老汉的功绩,见到了他们两代人几十年如一日精心管护的八步沙,体会到郭场长对这片沙漠、对这片林子的感情。

现在,陈树君的工作主要是技术服务和财务、办公室,作为第一名大学生,他的加入,给八步沙治沙造林带来了更多新技术。从六老汉时代的“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再到现在的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以陈树君为代表的第三代治沙人在父辈治沙方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着创新。

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每天都穿梭于这片林海,护理林木。

岁月流逝。八步沙第一代治沙人“六老汉”如今或已病故,或已退休。自己老了,还有子孙。靠着一种薪火相传的使命担当,30多年来,郭万刚、贺中强、石银山……这些“六老汉”的后代咬定治沙不放松,写就了不负父辈重托的辉煌篇章,让“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愚公精神得以在八步沙传承。

如今到陈树君他们这些没治过沙的“80后、90后”,除了积极向前辈们请教,他们也不断地通过网络自学,钻研,作为第三代治沙人的他们,继承的是第一代、第二代治沙人的精神,融入的是新时代青年的创新思想。陈树君说,受到“六老汉”、郭场长两代治沙人的工作态度和吃苦精神感染,自己从毅然走进沙漠到现在坚持初心,治沙事业与个人成长始终紧紧联系在一起。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要走好、走到底!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更多>> 视觉推荐

兰工坪校区: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 ( 86-0931 )-2973715

彭家坪校区: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路36号   ( 86-0931 )-2973715

Copyrights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兰州理工大学 陇ICP备15002798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