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高校智慧正成为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引擎。7月12日至14日,兰州理工大学社会实践队深入甘肃省秦安县刘坪镇,通过三天密集调研,将实验室知识转化为田间解决方案。队员们以“科技赋能农业”为主线,在智能种植、冷链革新、云端营销三大领域展开深度探索,为秦安蜜桃、花椒等特色产业注入青春动能。这场实践不仅是产教融合的生动案例,更是青年学子用专业知识服务三农的使命践行。

数字农田:半导体重塑传统耕种
实践队在刘坪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刘所长的带领下,首站深入现代化种植示范基地。现场,能动学院学子结合专业优势,提出“农业机械自动化改造方案”,建议引入半导体制冷技术优化夜间低温保鲜,并探讨光伏能源在干燥环节的应用。“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数字技术对传统农业的颠覆性变革。”实践队成员杨同学感慨道。队员们与技术人员就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展开热烈讨论,例如如何通过区块链溯源技术为每颗蜜桃赋予唯一溯源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全流程信息。这场研讨不仅孵化了校企合作项目,更让学子们深刻体会到科技对传统农业的颠覆性变革。

冷链动脉:科技锁鲜突破产销瓶颈
在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的-25℃超低温冷库中,实践队见证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保鲜奇迹”。作为西北冷链物流标杆企业,雪原公司构建了全链条服务体系:真空预冷设备在30分钟内将水果中心温度骤降至5℃,大幅降低呼吸强度80%;可降解气调包装袋通过精准调控O₂/CO₂比例,延长货架期15天;冷链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控120余辆冷藏车,温湿度异常报警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
企业技术总监现场演示:“这套系统让秦安蜜桃48小时直达全国300余个城市,损耗率从30%降至5%以下,年均为农户增收超千万元。”交流过程中,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子就“冷链设备节能优化”提出创新建议,如量子保温涂层技术降低能耗20%,并与企业达成共建“智能冷链装备研发中心”的意向。雪原公司总经理称赞:“青年视角为我们打开了新思路,期待在品牌营销领域深化合作。”这场深度调研让队员们跳出书本框架,直面产业需求,为未来投身绿色物流筑牢实践根基。

云端战场:数字营销激活乡村活力
直播间里,助农主播的吆喝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奏响电商赋能的新乐章。实践队走进刘坪镇直播电商基地,沉浸式体验“云端助农”模式:运营团队展示了从选品策划、短视频制作到直播带货的全流程体系,并通过“电商+文旅”融合,成功打造秦安蜜桃IP——单场直播销量突破5万斤,带动当地文旅收入增长30%。队员们化身“助农主播”,参与蜜桃推介实战演练,学习如何利用短视频讲好产品故事。

本次秦安之行,兰州理工大学实践队构建了“智能种植+冷链锁鲜+云端销售”的产业赋能链。指导老师总结:“青年学子走进一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区域发展贡献了兰理工智慧。”未来,学校将持续推动此类实践,助力陇原农业腾飞。(图:宋博;文:陈冲;审核:朱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