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为了帮助青少年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兰州理工大学能动学院的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科普团队,开展“心灵护航·成长同行——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设计了一系列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科普活动。于7月20日至8月1日,赴吉林、河南、贵州、甘肃多地,开展10余场心理健康科普活动,为400多名青少年送去心灵关爱。
科普课堂,播撒心理健康种子
科普课堂围绕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等主题,开展趣味教学,覆盖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西街社区、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巩昌镇鼓楼社区、张掖市甘州区南大街社区。在实践活动现场,“情绪管理小课堂”通过“情绪卡片分类”“压力气球释放”等游戏,让同学们在欢笑中学会识别情绪、管理情绪;“人际交往小课堂”则以情景剧演绎常见沟通误区,引导大家掌握“倾听”“共情”的实用技巧;“压力应对小课堂”分享了压力涂鸦墙、情绪日记本、蝴蝶拍心理稳定技术、正念练习等缓解压力的小妙招。

问卷调研,把脉青春成长脉搏
实践团队赴甘肃省临洮县西大街社区、永昌县城关镇体育馆和临泽县颐和社区,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结果显示:学业压力、家庭沟通障碍、社交焦虑是当前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心理困扰。团队建议加强“家校社”联动机制,如普及心理健康课程、开设家长课堂等,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更坚实的支持网络。调研为后续一对一心理疏导提供了重要参考。

心理疏导,解开少年千千心结
针对存在心理困扰的青少年,团队设立“心灵树洞”咨询角,开启一对一陪伴,倾听少年成长烦恼。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东北街街道,队员帮助青少年梳理与父母的沟通难题;在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福鹿街道,队员与青少年探讨何为“双向奔赴的友谊”;在贵州遵义湄潭永兴镇流河渡街,队员倾听青少年学业焦虑并教给他放松训练的方法……在静谧交流中,实践队员化身“知心哥哥姐姐”,用真诚的陪伴化作心灵沟通的桥梁,帮助孩子们化解心中的“小疙瘩”。

实践育人,彰显青年学子担当
此次实践,兰州理工大学学子跨越多省,以专业知识为笔、真诚行动为墨,书写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团队既为多地青少年送去心理支持,也在实践中锤炼自我。未来,期待更多力量加入,让心理健康科普微光,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路,用青春践行“心灵护航”使命 。这场双向奔赴的实践,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用科学温度化解成长烦恼,以青春之名守护未来希望。

(图/文:周婷;审核:朱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