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新闻网

当前位置 > 本站首页 > 兰理工要闻 > 正文>
兰理工要闻
漫画+数字人:兰州理工大学驻村工作队创新惠农政策宣传新模式
来源:帮扶办
浏览:
2025-10-31

面对村民文化程度有限、政策理解吃力、传统宣传方式效果不佳等现实难题,兰州理工大学驻马阴村工作队积极探索,将漫画手册与数字人技术相结合,为惠农政策宣传打造出了一条既“接地气”又“有温度”的新路径。当村民翻开图文并茂的漫画手册,对着“牛羊奖补”的生动插图会心一笑时,队员们知道,几个月来的日夜推敲终于收获了最温暖的回响。

从“纸上条文”到“指尖漫画”:破解政策传播困境。“以前墙上贴的政策宣传单,字密密麻麻像天书,咱认字不多,看半天也摸不着头脑。”马阴村村民马二洒的感慨,道出了不少村民的心声。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中发现,传统的文字宣传材料对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来说如同“密码”,政策知晓率低直接影响了村民享受政策福利的积极性。“不能让好政策埋没在纸堆里。”工作队在深夜灯光下这样告诉自己。他们决定,把艰涩的条文转化为村民“看得懂、记得住”的形式。几经多次头脑风暴,漫画——这一跨越文字障碍的表达方式,成为大家的共识。驻村工作队牵头联合学校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师生迅速成立创作团队。

创作之路并非坦途,为确保政策表述准确又通俗易懂,他们反复修改画稿与文案,最终聚焦医保缴费、牛羊补贴、务工补贴等村民最关心的话题。为增强代入感,他们把村民马二洒的医保报销经历、马达吾的住院报销故事搬进漫画。为统一风格,设计团队将画风从写实调整为更亲切的卡通形象,仅医保政策脚本就迭代了十二版。至今,驻村第一书记谷富的办公桌上,仍留着那些画满红圈与写满批注的打印稿。

“每一幅画都要精准,比如种金银花的奖补标准,株数和亩数的对应关系必须清清楚楚,既不能误导村民,又要一目了然”,队员李帅帅说。那两个月,他们经常为一个细节争论不休,只为让漫画既“好看”又“好用”。

从“静态手册”到“数字宣讲”:科技赋能“最后一公里”。初稿完成后,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老人视力不好怎么办?外出务工的村民该如何看待?不识字的人又该怎么理解?学校党委副书记郭旭隽的一席话点醒了大家:“要用好现代技术,让政策宣传‘动’起来”。于是,“数字人宣讲”计划应运而生。工作队以村书记马有苏夫为原型,打造出一位能讲东乡方言的“数字村书记”,将漫画手册里7大政策内容重新梳理,细致解读,内容“转码”,制作成7个3-5分钟的短视频。

技术落地并不容易,东乡方言缺乏语音合成模型,为了让数字人更“接地气”,团队便请村书记多次录制素材,收集他日常讲话的语气和常用词汇来反复调试,逐句校准数字人的口型与发音。常常修正一个错误,又出现新的问题,队员们与技术团队只能一版接一版地逐字逐句耐心调整。为方便村民观看,视频严格控制时长到5分钟内,采用问答形式,一个政策点一讲,清晰明了。为确保内容准确,他们与医保、农业、务工等部门反复核对,仅牛羊奖补政策的视频脚本就修改了8次。

“当数字人开口说出第一句东乡话时,我们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了。”队员张忠源感慨。首次放映时,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又惊又喜:“这不是马书记吗?还能在手机里给咱讲政策,成明星了!讲得好着哩!”

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咨询”:政策红利直达民心。渐渐地,村民的微信群热闹起来。大家纷纷转发“数字书记”讲政策的视频。“去年没弄清标准,白白错过补贴。今年看看视频就知道该养多少只了!”村民罗哈三边看视频边盘算,“按这样,我家添20只羊,就能领2500元补贴了。”“以前干部来讲,我记不住几条。现在看漫画和视频,种金银花能补多少、去厦门打工能领多少,明明白白。”村民马达吾指着漫画手册上的务工补贴表格说,“我儿子打算去厦门务工,干满六个月能领6000元奖补,还有600元路费——比种地强多喽。”

在学校的统筹推动下,马阴村的成功试点,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漫画+数字人”政策宣传新模式,也逐步扩展至其他5个帮扶村。我们在每个村委推选一名熟悉村情民情、政策领悟力强、表达沟通能力好的骨干干部,成为本村的“数字人讲解员”,制作了各村的数字人讲解视频。短短时间,经过6个驻村工作队广泛的宣传,帮扶村的医保、牛羊奖补等咨询量明显上升,村民对一键申报的知晓率接近100%。家中有孩子考上大专的,已经准备好开学就申请“雨露计划”……这一创新模式的成功实践,随后也获得了东乡区的关注与推介,通过其官方平台向全县范围进行推广宣传。最令人动容的是,有村民主动将手册借给返乡邻居,还有人在群里提醒:“今年可别再错过医保缴费了!”彼时,政策宣传不再是工作队的“独角戏”,已悄然变成全村人参与的“大合唱”。

如今,村内的宣传栏上依然张贴着政策明白纸,但村民手中多了一本翻起毛边的漫画手册,手机里存着“数字村书记”的宣讲视频。从“看不懂”到“看得懂”,从“不知道”到“主动问”,驻村工作队以创新之笔、科技之翼,让惠农政策翻过文字壁垒、越过理解鸿沟,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有力“助推器”。(图/文:谷富;审核:党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