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与16日,学校在红柳创客梦工厂召开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面向学校内外,问计专家学者,寻求新一轮学科专业调整工作的破局之路。
两天时间18个小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院长、校友代表、教师代表共27名专家,紧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安排,根据全国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推进会精神,聚焦学科专业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依次进行了发言;54名干部教师分4组进行了研讨;全体在校校领导听取了汇报并进行了现场交流。

研讨交流充分显示出各单位、各层面的干部教师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和高度负责,大家通过文献梳理、政策解读、经验借鉴等不同方式,结合学校发展现状和奋斗目标,对学科专业设置的调整优化展开了一场热烈的头脑风暴,提出了意见建议和施策方案。围绕“四新专业”如何建设?有的提出了“对标国家战略和产业急需,推进‘人工智能+’等新兴方向的课程设置”。围绕学科交叉如何实现真正融合?有的提出了“不做简单加减法,探索建设‘大材料’‘大机械’‘大能源’‘大信息’‘大土木’等交叉融合的大专业”。围绕传统优势和新兴领域如何平衡?有的提出了“进一步强化传统学科特色优势,聚焦区域发展需求,打造‘传统工科升级+新兴学科培育’”。在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上如何精准发力?有的提出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优化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体现显著的专业优势和特色”等。

党委书记赵立香高度评价了与会人员提出的建设思路,对各单位一直以来在学科专业调整中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研讨会凝聚了思想共识,提高了思想认识,展现了干事创业的精神风貌,是一场对学科专业设置、学院建设方向、学校未来发展做出深入思考的高质量会议。
赵立香强调,面对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对高校学科专业调整提出的新要求,要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怎么看”。要深刻认识到学科专业调整是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重大调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要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前沿,着力提升学科专业对高质量发展的服务能力。要深刻认识到学科专业调整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选择。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出的教育三大属性、六大特质和八大体系、五大关系、五项重点任务,作为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以改革创新的举措推进学科专业调整设置,进一步推进有组织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组织地科技创新、有组织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深刻认识到学科专业调整是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兰理工特色优势,把资源制约转化为发展机遇,奋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二是“怎么办”。首先要处理好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全局和局部、坚守与突破、阵痛与长痛这四大关系。要站在国家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逻辑下看学科专业发展的小逻辑;要守正创新,在传承学校百年办学积淀的学科特色基础上丰富发展新兴学科建设;要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改革者的精神,抓好学科专业的新一轮调整优化。其次要有科学的方法。学科专业的调整不能一哄而上,要保持定力,进行广泛调研、科学分析,稳妥推进;要纲举目张,破立并举,在明确学校、学院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提升学科专业与产业发展的适配度,抓好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设工作。三是“怎么干”。要进一步凝练学科建设方向。学科学位办和各学院要广泛调研,凝练方向,构建学科生态,整合校内所有资源,实现一股力量、一个拳头取得一流学科建设的新突破。要进一步做好专业的调整。发展规划处、各学院要科学论证、大胆探索,做好专业的停、调、减、增。要进一步做好新专业的建设论证。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要迅速行动,围绕新增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社会需求情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和实践教学条件、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建设思路等进行认真论证,高质量完成今年的申报工作。要进一步做好招生名额的调整。结合学科专业的设置做好全校招生计划的优化,实现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和充分就业。
赵立香指出,时代浪潮奔涌不息,面对学科专业的新一轮调整,我们唯有把握先机,躬身入局,才能在这次改革创新中求得质效,赢得主动,实现学校发展的全面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