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兰州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源于1955 年甘肃省兰州工业学校(现兰州理工大学)土木科创办的给水与排水专业;1959 年撤销;2003 年兰州理工大学恢复给水排水工程本科专业并招生;2008 年和2017 年分别获市政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入选兰州理工大学红柳一流重点专业。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人,硕士研究生 45人,博士研究生2人。已成为西部水资源规划利用、黄河流域生态水体保护和水污染治理重要智库单位。
本专业培养面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需求,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通过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分析和解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独立从事与给排水工程相关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和技术开发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于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市政管网、水厂基础设施规划及设计、水处理工艺升级改造、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水系统、建筑给水排水与消防等民生领域。
专业充分发挥西部区位优势,突出地域特色,“立足西北、服务全国,辐射一带一路”,为服务西部环境特点及需求的水系统智慧决策、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专业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入选甘肃省重点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国190+所给排水专业高校有较大影响度(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42)。
兰州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为中国水协给排水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水协青年工作者委员会委员单位、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单位、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城乡给排水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市政给水排水学术委员单位、甘肃省水资源与水环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黄河流域新型环境污染物控制及智能决策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同时,与美国北卡罗纳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蒙纳仕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水环境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国内外大学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主要专业课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水文及水文地质学、土建工程基础、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给排水泵与泵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工艺设备基础、水工艺仪表与控制、给排水专业英语、水工程施工、水工程经济、水工程法规、城市水系统智能化应用、碳中和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
二、市政工程学科 是服务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学科,与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水环境生态保护等密切相关,关系国家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及新质生产力发展。随着现代水工业的发展,市政工程学科研究方向不断扩展,多学科交叉特点逐渐显现。市政工程学科是以水的自然和社会循环为研究对象,以水质为中心,研究其水质和水量的运动变化规律和理论,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以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的工程技术学科。本学科特色在于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从水资源及水源地保护、受污染水体修复、减污与资源合理利用、污水资源化、安全优质饮用水保障、节水与节能、水务市场化运作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并进行多学科高新技术交叉与联合攻关。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数量日益增加。市政工程学科还研究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及其资源化的理论与技术。本学科共有教授1人、副教授6人,学科教师共13人,其中博士8人,国家注册工程师5人。近几年,本学科发表高水平论文200多篇,其中30篇 被SCI收录。承担完成省部级重大课题多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厅局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与布局、管网设计理论及管理;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 水中新污染物监测与治理技术研究;膜法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研究; 旱区水资源科学管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水环境与水资源综合管理;污泥及其它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本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