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教学楼
当前位置 > 首页 > 标图合集 > 正文 >
标图合集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热障涂层研究进展在TOP期刊发表
来源:重点实验室
浏览:
2025-09-26

近日,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表面防护与延寿研究团队成波副研究员在热障涂层(TBCs)陶瓷层结构设计及抗CMAS(CaO-MgO-Al₂O₃-SiO₂)熔盐腐蚀方向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Formation mechanisms of columnar/dense structure for Gd2Zr2O7ceramics coatings with superior CMAS corrosion resistance”为题发表于腐蚀领域顶级期刊《Corrosion Science》(中国科学院1区,IF=8.5)。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硕士研究生郑光彬为主要完成人,李文生教授为通讯作者。

热障涂层技术是“两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领域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在热端合金部件表面涂敷高熔点、低热导率、耐腐蚀的热障涂层,可有效降低合金表面温度80℃~150℃。传统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的TBCs陶瓷层为层状多孔结构,具备优异的隔热性能。然而,随着新一代发动机服役环境的扩展,火山灰、沙尘等环境杂质在高温部件表面沉积,并在高温下熔融形成CMAS熔盐,沿陶瓷层孔隙渗透,导致涂层结构损伤和性能退化,难以满足更广泛的服役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创新地采用纳秒脉冲激光对等离子喷涂制备的Gd₂Zr₂O₇(GZO)陶瓷涂层进行表面重构,在涂层表面成功构建出“微柱状+致密层”双重防护结构,并揭示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作用下陶瓷气-固相不同取向转变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使CMAS渗透深度较传统等离子喷涂涂层降低了约三分之二,显著提升了涂层的抗腐蚀性能。该研究为非真空条件下低成本制备微观柱状陶瓷结构提供了新思路。(图/文:成波;审核:张飞龙)

推荐新闻
视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