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老师、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兰州理工大学迎来百年华诞的特殊时刻,2019届同学完成大学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业,即将毕业。大家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走向社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每个家庭幸福生活的奋斗者和顶梁柱。这是每位毕业生人生征途中重要的转折点和出发点。在此,我谨代表兰州理工大学全体教职员工,向2019届全体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悉心培育你们成长成才的老师和家长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今年适逢兰州理工大学百年华诞,100年前,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一场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以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为特征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席卷全国。我们的学校就诞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她是五四精神在祖国的大西北播下的种子。在政局动荡、战乱频仍的旧中国,我们的前辈先师以顽强的毅力坚守这个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园地,辛勤耕耘,弦歌不辍。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学校经过提升组建为甘肃工业大学,一批专家学者响应党的号召,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专业和北京机械学院的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整建制搬迁到我校,对学校原有专业进行调整充实,一批优秀教师从全国各地来到我校任教,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奠定了我校大学文化的底蕴,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秉承“奋进求是”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红柳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为使命,抢抓机遇,改革发展,提高了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水平,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甘肃省工业强省和装备制造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经百年而弦歌不辍,历百载犹薪火绵延,现已成为一所工科实力雄厚、理科水平不断提高、文科具有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理工科大学。
时光流逝淹没不了奋斗的足迹。同学们在兰州理工大辛勤学习、努力成长的点点滴滴,定格了精彩的大学时光,展现了理工大人奋进求是的精神风貌。你们曾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斩获佳绩、曾在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等取得优异成绩、曾在“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中砥砺济世情怀。你们为工大带来了青春活力、勃勃生机和无上荣耀。大家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和每一个成绩,都是母校发展历史的一部分,都值得铭记和弘扬!今天,你们从这里出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胜时期,将要走向更加辽阔的未来,需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自信的姿态,勇敢地面对一切未知挑战。临别之际,我提四点希望,与同学们共勉。
一、立德立志,胸怀家国
习近平总书记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次,最持久的感情,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家国情怀对于理工大人来说,就是要融入时代的使命和国家的事业中,并与之同奋进、共命运,以不懈的努力,来获得幸福生活,去报效国家人民。家国情怀体现在新时代青年人身上,就是脚踏实地,肩负使命,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伟大时代,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中华民族历来重德守正,倡导修身养性,弘扬家国情怀,重视美化风俗。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张载说:“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他指出学者立德求是,最怕志向不够坚定勇毅。大家接受了高等教育,成为知识分子的一员,毕业后应当保持知识分子应有的高尚品德,树立远大志向,坚持奋斗精神和科学精神,执着地为国奉献、干事创业。希望同学们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提出的要求,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永葆赤子之心,以无尽的朝气、厚实的底气,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将家国情怀和时代责任汇入人生理想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二、敢于担当,超越自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注重现实、注重实际事务,把在具体社会实践中磨练担当精神、培养理想人格作为人生的根本修养方法。最近,同学们是否注意到,我们在彭家坪校区宜海边上树立了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的塑像,王阳明曾说:“人须在事上磨练,方立得住”,强调的就是在做实事的过程中体验人生、超越自我、提高修养。我校2005届通信工程专业付文韬校友,作为“蛟龙”号首批潜航员,先后2次将五星红旗插到了祖国海域最深处,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他“载人深潜英雄”荣誉称号,他以自己的对事业的执着和对祖国的奉献担当,挑战了极限、超越了自我,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我们每一个人的前途、命运、荣辱和利益都与我们生长、生活的国家与民族息息相关,都与我们供职的事业紧密相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皆成于实”。希望同学们拿出“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志气、“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滴水石穿而不悔”的韧劲,不断超越自我,知难而进不言难,迎难而上不畏难。希望同学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年轮中刻录下新时代工大人的责任与担当!
三、懂得感恩,乐于奉献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今天你享受的每一份资源,都是父母和前辈经过很多磨难很多奋斗才得来的,面对美好岁月,我们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要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和人民,感恩父母和亲人。这几天,我一直感动于我们校友的一些事迹:前段时间,我校89级焊接专业的刘霞、99级焊接专业的刘纪周、9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黄志伟三名优秀校友同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89级材料专业陈晓群校友拿出100万在学校设立“上海良相独立自强奖学金”;91级安工赵玉涛校友在原“上海卡布奇诺大学生创新基金”的基础上再追加100万元激励同学们成长成才;2018年我校147名同学成为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社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他们用品德和行动诠释了对社会的责任、对母校的感恩,期盼同学们在人生新的征程上,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在面对社会、面对亲友、面对生活时,能够诚实踏实、不骄不躁、知足常乐。生活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人们最本质的心态,一生向真、向善、向美,学会感恩,对生活保持微笑,生活也会报以你微笑。希望大家成为真正对社会、对国家有用、有贡献的人!
四、终身学习,追求卓越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一代又一代追求卓越的“逐梦人”艰苦奋斗之所向。习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说,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5月份,99级校友、你们的学长刘纪周返校为同学们做了报告,刘纪周校友工作后,暗下决心,一定要依靠技术强国为中国制造争光。为了这个信念,他付出了比常人用功10倍的努力,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工作狂,无论寒暑都以实验室为家,连大年三十也经常在实验室研发赶着项目进度,他自主设计了功率校正电路,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12项创新成果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这都源自他十余载对匠心的坚执、对创新的坚守。“行百里者半九十”,没有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念,就算看到“诗和远方”,也未必能尝到“真理的甘甜”。同学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以坚韧的意志把小事做细做实,用平凡成就非凡,以自强向上的精神,自信的心态,细致的作为,通过实干、努力干、创造性干,竭尽全力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际行动追逐梦想,造福家国!
同学们,精彩的大学时光成就大家的人生未来,同时也铸就大家对母校的依恋。9月20日,母校即将迎来100周年校庆庆典。在这里,我要代表学校正式邀请,期待各位校友回家共襄盛举、同享荣光!千言万语道不尽,只望各位多珍重,尽管不舍,同学终将远行,从母校起航走向世界、奔向未来,无论大家走到多远,希望都能以一种“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坚毅品格和持久定力,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新时代同向同行,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最后,祝福同学们工作顺遂!学习顺利!生活顺心!爱情美满!家庭幸福!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