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归档栏目 >> 工大故事 >> 正文

红柳艳自兰理工丨耄耋院士情系西部的育人初心

  • 作者:
  • 浏览量:
  • 来源:宣传部
  • 日期:2019-11-29


胡文瑞院士

林铎书记颁发一百周年特别贡献奖

胡院士为百年校庆题词

胡文瑞院士来校考察液压实验室

973项目“大型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基础研究”项目启动会

胡文瑞院士作指导

胡院士指导学院工作

胡院士做报告

 

他是一位从事天体物理研究的科学家,凭借顽强的拼搏精神,他带领团队一起攀登微重力科学的学术高峰,成为中国该领域研究的奠基人;

他是一位怀揣科技报国之心的学界楷模,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甘肃启动建设,为一方经济注入了新的动能;

他是一名特殊的兰理工人,继承导师衣钵,他情系西部教育,十几年如一日扶持帮助兰州理工大学发展,点燃了教师心中的“科学之光”。

他就是兰州理工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共享的院士胡文瑞。虽是“共享”,但自2004年来到兰州理工大学,15年里,他坚持每年至少3个月在校工作。从教师的基金申请书到学校的学科发展方向,他都一一倾力相助,高远温润的大家风范、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深邃敏锐的科学眼光,赢得了兰理工师生的尊重与爱戴,走出了一条情系西部惠泽理工的动人初心路。

2019年9月20日,在学校庆祝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已是耄耋之年的胡院士获得了学校颁发的“建校一百周年特别贡献奖”。会后他欣然题词“红柳艳自兰理工”。他说:“在庆典仪式上想到了这句话,学校多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实属不易。希望师生们继续秉承‘红柳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简短的话语,表达了他对这所西部百年高校的至深情缘。

抹不去的西部情结

胡文瑞院士的导师是荣获“两弹一星荣誉勋章”的著名科学家郭永怀,1968年,在参加完试验后,从西部基地返回北京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受恩师的感召,胡文瑞退休后,婉拒了家乡武汉和北京、上海等地多所高校的邀请,带着心中埋下的西部情结,欣然接受了甘肃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前身)时任校长袁占亭的恳切邀请,来到了西北。

2004年10月8日,胡文瑞院士与学校签署到校工作备忘录,10月15日,他就到校做了“载人航天和科学研究”的学术报告,作为送给学校师生的“见面礼”。之后他开始深入到学院调研,为师生做科学研究的报告,与青年学生共话成长经历,全面了解学校科研情况。

退休前一直在做基础研究的胡文瑞,希望在西北做一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实际工作。在深入考察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抢占新能源制高点的构想。2005年,胡文瑞在兰州主持召开了“全国风力机空气动力学学术会议”,包括庄逢甘先生在内的6名院士和一批国内专家参加了会议,拉开了甘肃省风力发展风电事业的序幕。此后,甘肃省在兰州理工大学成立风电技术研发基地,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在他的努力和帮助下,新能源的研究与建设成为西北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全新领域。

科研项目入选“国家队”

来到兰州理工大学,胡文瑞院士就挑起了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的担子。他与各学院师生座谈,详细了解学校学科发展水平。当得知学校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做过风力发电机研究时,他提出与国内高水平科研院所联合做大型风力机研究,并联合申报风电研究的国家“973”项目。这些仅仅发生在他刚来学校后不久,而在当时的老师们看来,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自2005年开始,在胡院士的悉心指导下,学校连续3年联合申报。一次次修改申请书,一次次凝练研究方向,终于在2007年,由学校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家单位参加的“大型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基础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的支持立项。这一重大成果实现了学校在973计划研究中“零”的突破,风电科研团队也正式进入了“国家队”。

此后,兰州理工大学的风力研究步入了快车道。在胡文瑞的主持下,全国风力机空气动力学学术会议、海峡两岸“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标准工作组会议、甘肃省风电技术论坛等每年10余次的国内外学术研讨活动接连在兰州理工大学召开;“甘肃省风力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风力发电专业委员会、国家级风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相继成立;国际合作项目“大型风力机风轮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等项目为相关风电制造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学校创办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酒泉成立了兰州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办学特色更加凸显。

2015年,胡文瑞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提出,兰州理工大学新型风力机的研究需要尽快安排研制低速、大流量、大扭矩和高效率液压泵的主要关键技术,以及高压液体输送、存储和发电等相关研究,争取在三年左右时间内将这种新型风力发电机推向市场。他的建议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副总理刘延东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做好项目的调研论证和研发工作。目前,“600kW液压储能式风力发电机组”项目已完成中试,并形成了试验报告。

初心路上“无问西东”

2011年,能动学院副院长李德顺第一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胡院士认真审阅了申请书,把想法和建议逐条写在记事便签上进行反馈,此外他还邀请相关领域的两位专家提出了意见建议。在他的热心指导下,李德顺的基金申请成功了。回忆过去,他感动地说:“这么多年,胡院士让我真切体会到一位科学家严谨治学、仁爱之师的大家风范!”

同样得到指导的还有科技处的处长冀宏,他说,胡院士对科学问题的把握以及传授给我们的研究方法,点燃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科学之光”。

每一年,胡文瑞院士修改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都有上百本。在学校的时间里,他一边修改申请书,一边找来申请教师,面对面交流修改意见,老师们找不到的学术资料,他总是想办法从北京找到后复印邮寄到兰州。15年来,从最初的每年提交几项申请书,到2019年学校获批7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名列全省第一,学校老师提交申请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大幅提升。

学校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成立以来,胡文瑞院士为学校、温州市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交流方面牵线搭桥,为泵阀研究院的发展指点迷津。曾经担任温州泵阀工程研究研究院长的杨国来说:“在胡院士来温州工作的时间里,我们感受到他作为一名学者、大师在工作上的认真、务实、严谨,在传授新思想、新技术上的无私,这些优秀品质都感染和激励着我们,他的新思想也一直在指引着温州研究院的发展方向。”

就是这样一位院士,来到学校后,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经常和学生一起吃食堂。学校科技处的胡平玮老师说:“胡院士来学校经常都是结束了北京的工作,坐晚上的航班来,这样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开始工作。”

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风力机、被胡院士尊称为师兄的能动学院教授程兆雪说:“胡文瑞院士每一次来校就抽空来看我,嘘寒问暖,使我深受感动。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勤奋,如此高龄依然不辞辛劳,为国家的风电事业奔走。他多年来指导我校各项课题的申报,参加无数次研讨会。他不浪费些微时间,在办公室伏案阅读、审阅和修改科研报告的专注神情令人难忘,他是我们大家都该学习的楷模。”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更多>> 视觉推荐

兰工坪校区: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 ( 86-0931 )-2973715

彭家坪校区: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路36号   ( 86-0931 )-2973715

Copyrights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兰州理工大学 陇ICP备15002798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207号